香港副学士--高中时期如何准备(1)

- jackie17 LV.团长
- 2018/9/8 21:35:23
(微博版本有书的配图:狮子Zimou)
最近又有许多很多同学和家长向我问询关于香港副学士升学的问题,当中有很多同学还在读高中就已经开始规划了,打算如果一下进不了香港的大学,那就先读副学士再升本。这次索性就讲讲我在高中时期做了什么准备,为不同阶段的同学提供一个参考。
我之前读的高中(其实应该算是中专)是一家音乐学院的附中。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所以在毕业后又去了一家普通高中补习了一年文科。当时因为很多音乐学院的同学都是要出国留学的,所以家里对英语比较重视,这就为之后的学习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所以我就从最开始连lady也不认识的英文水平上开始慢慢上升到准备TOEFL考试。
1. 英语十分重要:
在高中三年我在北京,家里让我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英语补习班,新概念英语2-4册都稀里糊涂地学完了,不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新概念2英语,因为这本书主要讲基本语法,而当时的两位老师也都很不错,令我在理解英语上提高了很多。不过后来的英语学习一直受到词汇的困扰,语法上也时常感到困惑,导致新概念4虽然上完了但是能够吸收的东西很少。这样的情况从自己开始学TOEFL考试时才开始改观。
. 要选一本好英文词典:
我有一本英文词典,是《牛津袖珍英汉双解词典的第10版》,这本词典的好处就是有丰富的词汇量,解释清楚,同时便于携带。它对我提升词汇有功不可没的作用。这些年我也一直把它带在身边,最开始读副学士时甚至带到课堂上去,令很多习惯用电子词典的同学感到好奇。所以我也推荐在基础阶段的同学使用实体词典。
在查一个词的时候,一定要看这个词的词性(有时会有几个词性),看意思还有至少一句例句,如果有词源的介绍的话最好也看一看。很多英语老师会推荐使用英英版的词典,可惜我始终没有习惯用英文来理解英文,但是毫无疑问我也是反对用纯中文解释的词典的,所以希望大家要打好英文基础的话就最好不用纯中文解释版。在有了词汇基础之后,尤其是有了对于一个词的词性的理解之后,句子结构就显得明了很多。
. TOEFL(或雅思)对于留学很关键:
有同学说报名副学士时没有要求提供TOEFL成绩,这是不假,然而无疑一个好的TOEFL成绩能为你争取更大的录取机会,同时也对未来学习提供关键的帮助。(今后面试部分会讲到)
那时市面上各式辅导书不少,但是对我帮助最大的还是TOEFL的官方指南和真题集。那时往往一篇文章可能出现近百个不认识的词汇,我就先用荧光笔标记下来,读完文章做完题之后(当然结果很惨啦)一个一个查。里面的词汇基本是留学必备的,所以这一步积累词汇的步骤十分关键。我也买过TOEFL的词汇书,然而一直没有坚持背完过前10页。对于背词汇的方法,我倒是推荐将遇上的生词制成卡片,正面是单词,背面是词性和意思(有音标更好)。那些生词都是之前遇上过的,所以也算是有个出处,印象深刻一些,联想也多一些,比那些完全只是在词典上看见的单词更有含义。这样随时基本都可以背一背,也没有那么机械。当最后文章开始能够看懂时,英文也就没有那么恐怖了。
同时对于那些要选择TOEFL补习班的同学,建议要根据自身需要报名。我就曾经去过两个补习班,然而因为当时词汇量不行,加上老师基本在讲答题技巧,基本没有办法学到东西。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我建议不如从基础英语学起帮助可能更大些。比如当时新概念2就对我有很大帮助。
听力方面同样重要,我当时听的主要就是官方指南提供的CD,不停地一句一句听写,确保可以理解每个词,尽管耗时,但是成果不小,最好要听清每个时态的应用,对于口语也是很有帮助。同时新概念4的MP3我也是常听的,这样对听力提升很快。
当时我也在学SAT,不过这一步对于副学士来讲是高了一些,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一下,学习方法和TOEFL的reading差不多。
2. 其他的知识储备也很重要:
. 课外书籍:
高中时期我比较喜欢哲学历史一类的东西,看过很多相关的书籍,对之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我也推荐一套书:《牛津通识读本》
这目前是我认为最好的入门书籍了,内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每本书的主题不一,作者和译者都是大学教授,十分严谨,深入浅出,又不乏趣味。同时每本书都是前半本是中译版,后半本是英文原版,有心挑战的同学可以看英文原版的。这些内容也许不一定直接和你的专业挂钩,然而在面试环节中,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是很背被老师看中的。副学士的面试和大学不一样,不一定是你选的专业的老师来面试你,而可能是其他科的老师。我当时报读浸会CIE传理学面试的就是一名来自文化研究的老师,后来我们还是好朋友。
我一直就给同学强调面试时的逻辑和表达能力(当然以英语能力为基础),而我个人的逻辑和表达能力就是通过学习这些课外的书籍以及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培养出来的。知道的更多无疑才会对世界有不一样的看法。
. 数学:
数学大概是我在学校里面最为重视的一门了,因为它可以很好地锻炼人的逻辑能力。这样的逻辑思维在现实生活中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着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与方法。尽管最后我的数学成绩仍然不高,但是对于基本概念是理解得很深入的(做题就是另外一码事了哈哈)。所以数学我能推荐的还是只有人教版的高中数学教材,相信不用图片大家也知道它长什么样子了吧。
如上这些在高中阶段积累的能力和知识对未来学习和发展有深刻的影响。我最后的高考成绩在二本线,志愿在内地广州一所二本录取了,然而当时因为家里希望我能够有更宽的发展机会,在浸会大学网站上看见副学士也就尝试了一下(只有浸会CIE一家,当时不知道还有其他的)。这一步毫无疑问是一个关键的分水岭。有趣的是,当时我在7月末仍然没有得到面试通知,是最后厚着脸皮打电话去教务处才说可以安排一次面试,并且还告诉我成绩太低要有心理准备。于是我便从重庆(当时在那里)飞到香港专门参加面试。回家等了几天就收到email说通过了,志愿的结果当时也正好下来不久,和家里人在这两个选择中徘徊了几天,最后还是选择了副学士,当时同样不清楚副学士升学的具体情况,担心如果不成功就白白浪费两年时间。但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而言,还是觉得在香港完成学业比广州市郊的一所二本要有前景一些。若当时选择另一条路的话,现在我就是在广州某二本院校学习商务英语的学生。
这次先和大家分享这些,往后陆续会更新和分享新的升学心得,多谢大家的关注。
Zimou
2018/1/15

- zjoaoi
- 2018/9/9 0:23:11
谢谢~